高一数学教材人教版_高一数学教材人教版全套电子版

       非常感谢大家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高一数学教材人教版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高一数学教材人教版的广泛内容,我将用我的知识和经验为大家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回答。

1.石家庄高一数学课本是人教版还是冀教版

2.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三篇

3.新疆高一人教版数学学哪几本书

4.谁有新版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的目录?重谢

高一数学教材人教版_高一数学教材人教版全套电子版

石家庄高一数学课本是人教版还是冀教版

人教版。

       石家庄高一数学课本是用的人教版,人教版的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简称为人教版,小学到高中都有这个版本的教材。

       石家庄,简称石,旧称石门,河北省辖地级市、省会,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三篇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个我不知道你到底要什么~~因为你这个不成为一个问题,所以我找了复习提纲和公式大全,你看一下是不是你要的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 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íB, BíC ,那么 AíC

       ④ 如果AíB 同时 Bí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

       A∪φ= A ,A∪B = B∪A.

       4、全集与补集

       (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 ),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 CSA 即 CSA ={x | x?S且 x?A}

       S

       CsA

       A

       (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

       (3)性质:⑴CU(C UA)=A ⑵(C UA)∩A=Φ ⑶(CUA)∪A=U

       二、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2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3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定义域补充

       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6)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又注意: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为函数的定义域。)

       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再注意:(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见课本21页相关例2)

       值域补充

       (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 (2).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

       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

       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 即记为C={ P(x,y) | y= f(x) , x∈A }

       图象C一般的是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或直线),也可能是由与任意平行与Y轴的直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的若干条曲线或离散点组成。

       (2) 画法

       A、描点法:根据函数解析式和定义域,求出x,y的一些对应值并列表,以(x,y)为坐标在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P(x, y),最后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B、图象变换法(请参考必修4三角函数)

       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即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和对称变换

       (3)作用:

       1、直观的看出函数的性质;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速度。

       发现解题中的错误。

       4.快去了解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

       5.什么叫做映射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A B”

       给定一个集合A到B的映射,如果a∈A,b∈B.且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

       说明: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①集合A、B及对应法则f是确定的;②对应法则有“方向性”,即强调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它与从B到A的对应关系一般是不同的;③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Ⅰ)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Ⅱ)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Ⅲ)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

       1 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2 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3 图象法:描点法作图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化简函数的解析式;观察函数的特征;4 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注意啊:解析法:便于算出函数值。列表法:便于查出函数值。图象法:便于量出函数值

       补充一:分段函数 (参见课本P24-25)

       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在不同的范围里求函数值时必须把自变量代入相应的表达式。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就写函数值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补充二:复合函数

       如果y=f(u),(u∈M),u=g(x),(x∈A),则 y=f[g(x)]=F(x),(x∈A) 称为f、g的复合函数。

       例如: y=2sinX y=2cos(X2+1)

       7.函数单调性

       (1).增函数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睇清楚课本单调区间的概念)

       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 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

       注意:1 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2 必须是对于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总有f(x1)<f(x2) 。

       (2) 图象的特点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

       (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 定义法:

       1 任取x1,x2∈D,且x1<x2;2 作差f(x1)-f(x2);3 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4 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5 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_

       (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如下:

       函数

        单调性

       u=g(x)

        增

        增

        减

        减

       y=f(u)

        增

        减

        增

        减

       y=f[g(x)]

        增

        减

        减

        增

       注意:1、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 ,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2、还记得我们在选修里学习简单易行的导数法判定单调性吗?

       8.函数的奇偶性

       (1)偶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2).奇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注意:1 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函数可能没有奇偶性,也可能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 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总结: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1 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 确定f(-x)与f(x)的关系;3 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 f(-x)-f(x) = 0,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 或 f(-x)+f(x) = 0,则f(x)是奇函数.

       注意啊: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1)再根据定义判定; (2)有时判定f(-x)=±f(x)比较困难,可考虑根据是否有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

       9、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消参法等,如果已知函数解析式的构造时,可用待定系数法;已知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时,可用换元法,这时要注意元的取值范围;当已知表达式较简单时,也可用凑配法;若已知抽象函数表达式,则常用解方程组消参的方法求出f(x)

       10.函数最大(小)值(定义见课本p36页)

       1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2 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3 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大值f(b);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那么 叫做 的 次方根(n th root),其中 >1,且 ∈ *.

       当 是奇数时,正数的 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 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此时, 的 次方根用符号 表示.式子 叫做根式(radical),这里 叫做根指数(radical exponent), 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当 是偶数时,正数的 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此时,正数 的正的 次方根用符号 表示,负的 次方根用符号- 表示.正的 次方根与负的 次方根可以合并成± ( >0).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

       注意:当 是奇数时, ,当 是偶数时,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 ;

       (2) ;

       (3) .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 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 ),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a>1

        0<a<1

       图象特征

        函数性质

       向x、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函数的定义域为R

       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

        非奇非偶函数

       函数图象都在x轴上方

        函数的值域为R+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上升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下降

        增函数

        减函数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1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1

       在第二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1

        在第二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1

       图象上升趋势是越来越陡

        图象上升趋势是越来越缓

        函数值开始增长较慢,到了某一值后增长速度极快;

        函数值开始减小极快,到了某一值后减小速度较慢;

       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

       (1)在[a,b]上, 值域是 或 ;

       (2)若 ,则 ; 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 ;

       (3)对于指数函数 ,总有 ;

       (4)当 时,若 ,则 ;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那么数 叫做以 为底 的对数,记作: ( — 底数, — 真数, — 对数式)

       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 ,且 ;

       2 ;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两个重要对数:

       1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

       2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对数式 指数式

       对数底数 ← → 幂底数

       对数 ← → 指数

       真数 ← → 幂

       (二)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 ,且 , , ,那么:

       1 · + ;

       2 - ;

       3 .

       注意:换底公式

        ( ,且 ; ,且 ; ).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1) ;(2) .

       (二)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 ,且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

       如: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

       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 ,且 .

       2、对数函数的性质:

       a>1

        0<a<1

       图象特征

        函数性质

       函数图象都在y轴右侧

        函数的定义域为(0,+∞)

       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

        非奇非偶函数

       向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函数的值域为R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0)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上升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下降

        增函数

        减函数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

       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

        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

       (三)幂函数

       1、幂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 为常数.

       2、幂函数性质归纳.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2) 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3) 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 轴正半轴,当 趋于 时,图象在 轴上方无限地逼近 轴正半轴.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 ,把使 成立的实数 叫做函数 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 的零点就是方程 实数根,亦即函数 的图象与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

       方程 有实数根 函数 的图象与 轴有交点 函数 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 的零点:

       1 (代数法)求方程 的实数根;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新疆高一人教版数学学哪几本书

        #高一# 导语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沃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无需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 高一频道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三篇》希望你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熟练掌握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的知识经验较为丰富,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学生思维活泼,积极性高,已初步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能力。

        (4)学生层次参次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二、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目标的制定和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____在教材内容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应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单调增函数、单调减函数等概念;能运用函数单调性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函数单调性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难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

        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按照临沂市高中数学“三五四”课堂教学策略,采用探究――体验教学法为主来完成教学,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法上我采取了:

        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2、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正确地形成概念.

        3、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并顺利地完成书面表达.

        (二)学法

        在学法上我重视了:

        1、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并通过正、反例的构造,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质的飞跃。

        2、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是一个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悟”构成的和谐整体。教师的“导”也就是教师启发、诱导、激励、评价等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把学习的任务转移给学生,学生就是接受任务,探究问题、完成任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把“教与学”完美的结合也就是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对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运用过程的演绎、解释和探究来组织和推动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我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目的明确的设计方式,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引导探究,建构概念。

        数学概念的形成来自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概念的高度抽象,造成了难懂、难教和难学,这就需要让学生置身于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活动过过程.

        (3)自我尝试,初步应用。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模仿与记忆,数学思想的领悟和学习过程更是如此。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亲身经历和实践体验,师生互动学习,生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4)当堂训练,巩固深化。

        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识的再次深化。

        (5)小结归纳,回顾反思。

        小结归纳不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知识、方法、经验等方面进行总结。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体验是什么?(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二)作业设计

        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对本节课学生知识水平的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延伸与,注重知识的延伸与连贯,强调学以致用。通过作业设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的形成.

        二

        高中数学第一册(上)1.1集合(一)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集合的元素的概念;2、了解集合的元素的三个特性;3、记忆常用数集的表示;4、会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集合(一)教学案例

        。教学重点:1、集合的概念;2、集合的元素的三个特征性质教学难点:1、集合的元素的三个特性;2、数集与数集的关系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制作数学家康托介绍,包括头像、生平、对数学发展所作的贡献;本节课所需的例题、图形等。2、布置学生预习1.1集合.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激发兴趣:为科学而疯的人——康托托康(Contor,Georg)(1845-1918),俄罗斯—德国数学家、19世纪数学伟大成就之一—集合论的创立人。康托生於俄国圣彼得堡,父母亲是丹*人,父亲出生於丹*首都哥本哈根,是一个富裕的商人,他的母亲玛丽具有艺术家血统,他父母亲年轻时移居到俄国圣彼得堡,康托就出生在那里,康托是家中长子,并於1856年全家移居到德国法兰克福,也因为康托多次改变国籍,许多国家都认为康托的成就都是它们培养出来的。康托自幼对数学有浓厚兴趣。23岁获博士学位,以后一直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他所创立的集合论已被公认为全部数学的基础。1874年康托的有关无穷的概念,震撼了知识界。康托凭借古代与中世纪哲学著作中关于无限的思想而导出了关于数的本质新的思想模式,建立了处理数学中的无限的基本技巧,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分析与逻辑的发展。他研究数论和用三角函数地表示函数等问题,发现了惊人的结果:证明有理数是可列的,而全体实数是不可列的。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康托向神秘的无穷宣战。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对这类“无穷集合”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康托的创造性工作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有人说,康托的集合论是一种“疾病”,康托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说康托是“疯子”.来自数学*们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症,被送进精神病医院.他在集合论方面许多非常出色的成果,都是在精神病发作的间歇时期获得的.真金不怕火炼,康托的思想终于大放光彩。1897年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认,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的工作“可能是这个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可是这时康托仍然神志恍惚,不能从人们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悦。1918年1月6日,康托在一家精神病院去世。今天,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的1.1集合(一),让我们回顾一下初中涉及到集合的有关知识。二、[复习旧知识]复习提问:1.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实数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不等式(组)的解集、点的集合等。2.在初中,我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角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圆、圆的内部、圆的外部等。

        实数有理数无理数整数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正分数负分数负整数自然数正整数零3.实数的分类3、实数的分类:

        实数正实数负实数零

        4、以下由学生完成:(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0、、2.5、、、-6、、8%、19

        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无理数集合

        (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1、-10、、、-2、3.6、、—0.1、8、负有理数集合:{}

        整数集合:{}

        正实数集:{}

        无理数集:{}

        3.解不等式组(1)2x-3〈5

        4.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是—————————————————三、[学习互动]1、观察下列对象(1)2,4,6,8,10,12;(2)所有的直角三角形;(3)与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4)满足x-3>2的全体实数;(5)本班全体男生;(6)我国古代四大发明;(7)2007年本省高考考试科目;(8)2008年奥运会的球类项目,

        《集合(一)教学案例》通过学生观察以上对象后,教师提问:[集合的概念](1)集合是什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2)什么是集合的元素?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3)集合、集合的元素怎样表示?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且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中的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4)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是集合A的元素,称a属于A,记作a∈A;a不是集合A的元素,称a不属于A,记作aA。2、探讨下列问题(1){1,2,2,3}是含有1个1、2个2、1个3的集合吗?(2)的科学家能构成一个集合吗?(3){a,b,c,d}与{b,c,d,a}是否表同一个集合?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得出下面结论: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集合中的元素的性质]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集合的元素的特点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组成集合的元素可以是:数、图、人、事物等。[常用数集的表示](1)自然数集:用N表示(2)正整数集:用N﹡或N+表示(3)整数集:用Z表示(4)有理数集:用Q表示(5)实数集:用R表示(正实数集用R*或R+表示)四、[四、[互动参与]例1下面的各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是()(A)所有的好人(B)小于2004的实数(C)和2004非常接近的数(D)方程x2-3x+2=0的根例2用符号填空(1)3.14Q(2)πQ(3)0N+(4)0N

        32(5)(-2)0N*(6)Q

        3232(7)Z(8)—R

        五、[分层议练]1、选择题(1)下列不能形成集合的是()A、所有三角形B、《高一数学》中的所有难题C、大于π的整数D、所以的无理数2、判断正误(1){x2,3x+2,5x3-x}={5x3-x,x2,3x+2}()(2)若4x=3,则xN()(3)若xQ,则xR()(4)若xN,则xN+()

        常用数集属于a∈AN、N*(或N+)、Z、Q、R。集合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中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不属于aA

        本节课设计的目的: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益,使教学呈现方式多样化;探索现代教学手段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

        三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要想学好高中数学,激发浓厚的兴趣是最有效的手段。如何在数学学习中激发兴趣,应该从四方面来落实。一是重视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内容很抽象,都是一些数字符号,不容易理解,其实不然,数学知识是最基础的知识,是和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知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二是强化数学实践应用。许多学生对数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习数学没有多大的用处,事实上,数学知识就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是以前的数学教学与实践生活严重脱节,造成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没有多大用处。新数学课程改革下,数学教材有了全新的改革和发展,重视数学的实践应用,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三是引入数学实验教学。数学并不只是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还可以通过数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感受到数学的直观性,使学生以探究者的身份参与到数学知识的研究中,从而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让学生在攻克数学难关中获得积极情感。数学知识具有宝贵的资源价值,学生可以在发现和创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数学之所以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去探索和创新,就是因为在数学学习中,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斗志。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懂得怎样学习

        我们常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充分说明了教学中方法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法宝,学生只有在掌握方法的情况下,才能学会自己去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首先,要教给学生“读”的方法。有人认为,高中数学教学用不到“读”的方法。其实,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同样离不开“读”的方法,学生只有在读的过程中才能理解数学问题所包含的内容,才会发现和归纳数学材料中所包含的深层次含义,使学生懂得抓住重点去思考问题,从而为学生理解数字知识奠定良好基础。其次,要引导学生“议”的思路。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提出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探究讨论,尤其对于那些有争议的数学问题,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从而帮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提高能力。第三,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我国古代教育中就非常重视“思“的重要性,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的重要论断。在数学教学中,同样要重点培养学生“思考”的品质,让学生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学会辨析数学知识的难点,理解数学知识的连贯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分析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三、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使学生敢于向*挑战

        数学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质疑,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敢于质疑,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根本没有质疑的意识,在解完一道题时,总是没有自信心,只能向教师或者*的书籍求证,这样就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长此下去,会让学生没有学习的*。高中数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敢于向*挑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真的找出了“*”的错误,这对于学生来说将是更大的鞭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学生的一些新的发现、新的想法要及时予以鼓励,激发学生进取的精神,让学生在质疑中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的数学教材中,都有教法指导和学法渗透的内容,如在每一章都编排了“做一做”“读一读”“想一想”等相关的知识,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让学生学会读题的方法。读题并不是随意阅读,是让学生在读题中找到有价值的内容,从而为进一步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如果学生在读题中找到了相关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鼓励,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学会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积极地去探究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锻炼能力,提高素质,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奠定基础。总之,高中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数学教学思想,使数学知识能够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谁有新版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的目录?重谢

       必修一和必修四。

       这是第一学期的任务。

       我实习就是在哈密二中担任高一数学老师的。

       期中之前他们就学完必修一了,紧接着必修四。

       不过我不清楚全疆进度是不是都一样。

       谁有新版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的目录?重谢

        第一章 集合与函式概念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式(1)

        第三章 函式的应用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4目录

        必修四

        第一章 三角函式

        §1 周期现象

        §2 角的概念的推广

        §3 弧度制

        §4 正弦函式和余弦函式的定义与诱导公式

        4.1任意角的正弦函式、余弦函式的定义

        4.2单位圆与周期性

        4.3单位圆与诱导公式

        §5 正弦函式的性质与影象

        5.1从单位圆看正弦函式的性质

        5.2正弦函式的影象

        5.3正弦函式的性质

        §6 余弦函式的影象和性质

        6.1余弦函式的影象

        6.2余弦函式的性质

        §7 正切函式

        7.1正切函式的定义

        7.2正切函式的影象和性质

        7.3正切函式的诱导公式

        §8 函式 的影象

        §9 三角函式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 平面向量

        §1 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

        1.1位移、速度和力

        1.2向量的概念

        §2 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法

        2.1向量的加法

        2.2向量的减法

        §3 从速度的倍数到数乘向量

        3.1数乘向量

        3.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4 平面向量的座标

        4.1平面向量的座标表示

        4.2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座标表示

        4.3向量平行的座标表示

        §5 从力做的功到向量的数量积

        §6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座标表示

        §7 向量应用举例

        7.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7.2向量的应用举例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形

        §1 同角三角函式的基本关系

        §2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式

        2.1两角差的余弦函式

        2.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式

        2.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式

        §3 二倍角的三角函式

高一数学人教版必修1,2重点在哪

        集合,函式部分和直线,圆。因为以后选修中椭圆、双曲线、抛物线部分会涉及圆和直线来考查,结合出一个大题,函式是在导数方面会涉及,集合对应的是以后的命题

2011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 24页1.4.5.6答案

        貌似还没有做到那里,等我学到那再告诉你吧。

        o(∩_∩)o 哈哈

人教版高一数学目录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式概念

        1.1 集合

        1.2 函式及其表示

        1.3 函式的基本性质

        实习作业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式(Ⅰ)

        2.1 指数函式

        2.2 对数函式

        2.3 幂函式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 函式的应用

        3.1 函式与方程

        3.2 函式模型及其应用

        实习作业

        小结

        复习参考题

        必修2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检视和直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实习作业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 直线的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座标与距离公式

        小结

        复习参考题

        必修3

        第一章 演算法初步

        1.1 演算法与程式框图

        1.2 基本演算法语句

        1.3 演算法案例

        阅读与思考 割圆术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 统计

        2.1 随机抽样

        阅读与思考 一个著名的案例

        阅读与思考 广告中资料的可靠性

        阅读与思考 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阅读与思考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2.3 变数间的相关关系

        阅读与思考 相关关系的强与弱

        实习作业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 概率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阅读与思考 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

        3.2 古典概型

        3.3 几何概型

        阅读与思考 概率与密码

        小结

        复习参考题

        必修4

        第一章 三角函式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式

        1.3 三角函式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式的图象与性质

        1.5 函式y=Asin(ωx+ψ)

        1.6 三角函式模型的简单应用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座标表示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小结

        复习参考题

        后记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

        高中数学必修1即《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A版》的简称。是高中数学学习阶段顺序必修的第一本。

        目录

        第一章 集合与函式概念

        1.1 集合

        阅读与思考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1.2 函式及其表示

        阅读与思考 函式概念的发展历程

        1.3 函式的基本性质

        资讯科技应用 用计算机绘制函式图象

        实习作业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式(Ⅰ)

        2.1 指数函式

        资讯科技应用 借助资讯科技探究指数函式的性质

        2.2 对数函式

        阅读与思考 对数的发明

        探究与发现 互为反函式的两个函式图象之间的关系

        2.3 幂函式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 函式的应用

        3.1 函式与方程

        阅读与思考 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

        资讯科技应用 借助资讯科技求方程的近似解

        3.2 函式模型及其应用

        资讯科技应用 收集资料并建立函式模型

        实习作业

        小结

        复习参考题

人教版高一数学B版必修1指数函式视讯

        我这儿有国内一所网校的视讯课,这是数学,其它各科也有下载,需要那些下载那些就可以。高一数学面授

        :iask.sina../u/1833358941/ish?folderid=152121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习题2.1答案P59

        没书,不好回答。

        你最好把题目弄出来吧~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 P11 1-5题 答案

        抄答案可不好哦~

        自己在做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提出来,大家可以帮你的。

        我要告诉你的是,答案不会在网上公布的,我见过求答案的很多,在百度知道上从未有过成功的,教育部一定也下发了相关规定的 自己动手,克服惰性,绝不会有答案的,如果有,对你的同学不就不公平了吗,不,对你不公平,你少做了,送你一个字--勤 愿你学习道路一帆风顺,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认真做吧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电子课本地址

        :wenku.baidu./view/82112b75a417866fb84a8e39.

       好了,今天关于“高一数学教材人教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高一数学教材人教版”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